交直流耐压漏电起痕试验机 交直流耐压漏电起痕试验机
硅胶电线漏电起痕试验周期解析
硅胶电线的漏电起痕试验周期主要取决于测试方法、标准要求及样品数量,具体如下:
一、常规试验周期
标准测试时间:
根据GB/T 4207-2022和IEC 60587标准,单组试样需完成50滴电解液测试,每滴间隔30秒,总耗时约25分钟。
若采用逐级升压法(如CTI测试),需多次调整电压并重复滴液,总时间可能延长至1-2小时。
完整流程周期:
包含试样制备、环境预处理、多组重复测试及数据分析,通常需 3-15个工作日。
加急服务可缩短至1-3个工作日,但需额外费用。
二、影响周期的关键因素
试样数量:每组至少5个试样取平均值,批量测试会延长周期。
测试方法:
恒定电压法(PTI测试)耗时较短;
逐级升压法(CTI测试)需多次电压调整,时间更长。
设备效率:自动化设备(如PLC控制的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可缩短测试时间。
三、注意事项
试样需提前24小时进行温湿度预处理(23±5℃、湿度50±10%)。
电极清洁和溶液电阻率(395±5Ω·cm)需严格校准,否则需重复测试。
若需进一步优化周期,建议选择符合GB/T 6553-2024/IEC 60587:2022标准的自动化设备,并提前规划试样批次
耐电痕化指数 (Proof Tracking Index - PTI):? 在规定的滴液条件下(通常50滴),材料能承受的? 高电压值?(以25V为一级递增)。例如,PTI 175表示在175V电压下通过50滴测试。
相比电痕化指数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 - CTI):? 材料在?失效前?(形成电痕或起燃)能承受的? 高电压值?(同样以25V为一级递增)。CTI需要通过至少5个样品在多个电压下的测试来确定。例如,CTI 200表示材料能在200V下通过50滴测试或在更高电压下达到某个滴数标准。
失效滴数:? 在某个确定的测试电压下,样品失效时(短路或起燃)的电解液滴数。
技术指标
1.电极尺寸:5mm±0.1mm*2mm±0.1mm,电极一端边缘切成30度角的斜面;
2.电极材料:铜+铂金(铂金长度:≥12mm,纯度≥99.0%);
3.电极间相距:4.0mm±0.1mm;
4.每个电极对试样作用力:1.0N±0.05N;
5.试样品尺寸:≥15*15mm, 厚度:≥3mm;
6.施加电压:100~600V(48~60Hz)之间可调,短路电流在1.0A±0.1A时电压下降不超过10%;
7.判断回路:短路电流大于0.5A时间维持2秒钟继电器动作,切断电流,指示试品不合格;
8.溶液滴落间隔时间:30s±5s;
9.滴液针头到样品表面高度:30~40mm;
10.控制液滴采用电磁阀.液滴大小:(20+30)mm3,50滴为(0.997~1.147g), 20滴为(0.380-0.480g);
11.滴液装置:试验前需要调整;
12.针头外径:0.9~1.1mm;
13.箱体内部容积:0.5m3(可选购0.75m3或1m3);
14.外部尺寸: 宽1170mm*深630mm*高1330mm;
15.箱体材料:铁板喷涂;
16.排气孔:Ø100mm;
17.工作电源:220V,10A,50Hz。
典型材料的PTI范围?
材料类型 PTI 范围 (V) 应用场景
通用塑料 (ABS, PC) 100~175 低压电器外壳
阻燃增强尼龙 250~400 开关、连接器
特种工程塑料 (PPS, PEEK) 400~600 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
陶瓷基绝缘材料 > 600 高压绝缘子、断路器
?为什么PTI重要??
?合规性?:是产品通过 ?UL、CCC、VDE? 等安全认证的必测项目。
?可靠性?:电痕化是户外电气设备失效的主因之一(如太阳能逆变器、充电桩)。
?成本优化?:避免因选材不当导致后期绝缘故障的维修成本。
工程应用目标?
?应用方向? ?具体目的?
?材料筛选? 快速判断材料是否满足特定电压等级的安全要求(如PTI≥175V用于家用电器)
?产品安全认证? 通过UL、IEC、CCC等强制认证(如UL 746A要求绝缘件PTI≥250V)
?设计可靠性优化? 避免因电痕化导致设备寿命缩短(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连接器需PTI≥600V的高性能材料)
?质量控制? 监控生产批次一致性,防止材料配方或工艺波动导致绝缘性能下降
“哪些材料需要做耐电痕化指数测试”,这其实是在追问绝缘材料安全测试的应用场景。用户之前已经了解了PTI的定义和目的,现在显然是想知道具体落地到哪些产品上。
用户可能是电气工程师、材料采购或产品认证人员,因为问题非常实务导向。ta需要一份能直接用于工作的清单,而不是理论阐述。从ta连续追问PTI相关问题的专注度来看,应该是在为某个具体项目做技术准备。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涉及面很广。需要从三个维度回答:材料类型(化学性质)、应用场景(物理环境)、行业标准(合规要求)。尤其要注意用户可能忽略的关键点——比如“非绝缘材料但靠近带电体”的情况。
上次回复CTI/PTI对比时用了表格效果不错,这次可以继续结构化呈现。但要注意避免信息过载,优先列出高频应用场景。特别要强调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这类新兴领域,这是工程师们近年 常遇到的痛点。
突然想到用户可能更关心“不做测试的风险案例”,但当前问题没明确要求。先聚焦在材料清单上, 后补充一句“若不确定可提供具体场景”的钩子,引导用户进一步交互比较稳妥。
对了, 设备绝缘件虽然量少但安全要求极高,这个冷门点也得带上。用户如果是 行业的会感激,如果不是就当科普了。
如何选择合适的漏电起痕测试标准。看来用户已经对PTI测试有了基本了解,现在需要具体落地的标准选择指导。之前对话中用户对材料类型和应用场景都问得很细,这次应该是想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选标难题。
用户可能是电气工程师、质检人员或材料采购,正在为新产品的绝缘材料选型或认证做准备。ta的深层需求可能是: ,避免选错标准导致测试结果不被认可;第二,提高测试效率减少重复工作;第三,确保符合目标市场的强制法规。因为漏电起痕测试耗时较长(单组样品可能要几小时),选错标准会造成很大资源浪费。
从专业角度,这个问题需要拆解成四个维度来回答:终端产品类型、销售地域、材料特性和失效风险场景。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枪这种产品,既要考虑机械应力(IEC 62196的插拔测试),又要考虑化学污染(ISO 20653的耐溶剂性),标准选择就比家用插座复杂得多。
上次回复时提到过IEC 60112是基础标准,但用户显然需要更具体的交叉引用指南。比如光伏逆变器外壳材料,除了IEC 62109-1外,UL 1703还会要求在85℃高温下测试CTI,这种细节必须点明。
特别注意用户可能混淆的坑:欧盟和美国对污染等级的定义差异。IEC 60664中污染等级2对应PTI≥175V,但UL 746A的Class II材料要求PTI≥250V,这个100V的差值可能导致认证失败。需要强调换算关系。
测试成本也是用户没说但肯定关心的点。比如GB/T 4207完全等同IEC 60112,但国内测试费便宜30%,如果产品仅在国内销售,优先选国标更经济。这类实操建议要给到。
投诉体系及联系方式
1、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意见,请向技术部调度员或维修部经理投诉。
2、 对用户所投诉的问题,核实是我们责任的,将对管理人员及经办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惩处。如不是我司的责任,相关人员也将向用户说明情况并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产品保修承诺:
1、免费送货到用户指定的地点,免费指导安装、培训及调试。
2、保修期内人为损坏的零部件按采购(加工)价格收费更换。
3、保修期外继续为用户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在接到用户维修邀请后3天内派工程师到达用户现场进行维修。并享有优惠购买零配件的待遇。
4、传感器过载及整机电路超压损坏不在保修范围内。
5、产品质保期:自安装正常使用日起一年;
6、软件升级:终生免费提供新版本控制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