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漏电起痕试验仪-耐电痕化指数测试仪 低压漏电起痕试验机是用于评估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电解液联合作用下耐电痕化性能的专业设备,主要测定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和耐电痕化指数(PTI)。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一、电工电子漏电起痕试验仪-耐电痕化指数测试仪 功能与原理
测试原理:在材料表面放置间距4mm的铂电极,施加100-600V电压并定时滴加0.1%NH4Cl电解液,模拟电场与污染介质联合作用,观察
导电通道形成情况。
核心指标:
CTI:50滴电解液未失效的 大电压;
PTI:50滴电解液未失效的固定电压。
二、技术参数
电极:铂金材质,尺寸5mm×2mm,压力1.00N±0.05N,夹角60°±5°;
滴液系统:30±5秒/滴,液滴高度35mm±5mm,电阻率3.95±0.05Ωm(A液);
环境要求:温度0-40°C,湿度≤80%,风速0.2m/s;
安全保护:过流/过压保护、自动断电功能
三、应用领域
适用于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等绝缘材料的耐电痕化测试,尤其关注潮湿污染环境下的性能。
四、设备特点
自动化控制:12寸触控屏操作,支持数据存储和多种测试标准;
结构设计:不锈钢箱体,配备排风系统,部分型号支持1000V高压扩展。
五、标准更新
2022版GB/T 4207新增溶液C(电阻率1.98±0.05Ωm),优化了环境温度(23±2℃)和电极材料要求,强化了测试兼容性。
技术指标
1.电极尺寸:5mm±0.1mm*2mm±0.1mm,电极一端边缘切成30度角的斜面;
2.电极材料:铜+铂金(铂金长度:≥12mm,纯度≥99.0%);
3.电极间相距:4.0mm±0.1mm;
4.控制液滴采用电磁阀.液滴大小:(20+30)mm3,50滴为(0.997~1.147g), 20滴为(0.380-0.480g);
5.试样品尺寸:≥15*15mm, 厚度:≥3mm;
6.每个电极对试样作用力:1.0N±0.05N;
7.判断回路:短路电流大于0.5A时间维持2秒钟继电器动作,切断电流,指示试品不合格;
8.溶液滴落间隔时间:30s±5s;
9.滴液针头到样品表面高度:30~40mm;
10.施加电压:100~600V(48~60Hz)之间可调,短路电流在1.0A±0.1A时电压下降不超过10%;
11.箱体材料:铁板喷涂;
12.工作电源:220V,10A,50Hz。
13.箱体内部容积:0.5m3(可选购0.75m3或1m3);
14.外部尺寸: 宽1170mm*深630mm*高1330mm;
15.滴液装置:试验前需要调整;
16.排气孔:Ø100mm;
17.针头外径:0.9~1.1mm;
操作低压漏电起痕试验机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以下是基于IEC 60112、GB/T 4207等规范的操作指南:
一、前期准备
样品处理
试样尺寸需≥15mm×15mm,厚度≥3mm,表面清洁无杂质。
预处理条件:温度23℃±5℃,湿度50%±10,处理24小时以上。
设备检查
电极需为铂金材质,尺寸(5±0.1)mm×(2±0.1)mm,夹角60°±5°,间距4.0mm±0.1mm,压力1.00N±0.05N。
试验电压范围100~600V,液滴高度35mm±5mm,间隔时间30±5秒。
漏电起痕试验仪的工作原理机制及实用性
insment
耐电痕化指数测试 漏电起痕试验机使用注意事项
泰规仪器
二、试验步骤
参数设置
通过触摸屏或PLC系统设定电压(如100V)、液滴次数(通常50滴)、间隔时间等。
使用0.1%NH4Cl电解液,电阻率3.95±0.05Ω·m(23℃)。
电极与试样安装
将试样置于载物台,调整电极间距至4.0mm,确保压力均匀。
滴液针头高度调至35mm,关闭试验舱门。
00:10 开始测试并进入主界面
00:16 触摸屏操作
00:20 微电流调节
00:23 调节泵和支撑平台
00:36 关闭侧门
00:43 选择电压
00:49 调节实验滴液次数和间隔时间
00:52 设置起痕判断时间
00:57 调节滴液流量
01:01 启动实验
三、启动与监控
开始试验
点击“启动”按钮,系统自动滴液并施加电压,监控电流变化。
若电流≥0.5A持续2秒,设备自动切断电源并记录数据。
结果判定
观察试样表面是否形成导电通道(漏电痕迹),记录CTI(相比电痕化指数)或PTI(耐电痕化指数)。
四、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试验时避免接触电极,防止高压触电。
维护要求:定期校准电极压力、液滴体积,清洁试验舱
判断试样是否形成漏电痕迹需结合试验过程观察与标准判定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一、试验过程观察
实时监测
在施加电压(100-600V)和滴加0.1%NH4Cl电解液(30±5秒/滴)过程中,通过透明试验舱或摄像头观察试样表面。
重点关注两电极(间距4.0mm)间区域是否出现碳化路径或火花放电现象。
终止条件
当电流≥0.5A持续2秒,或试样燃烧时,设备自动切断电源并记录数据。
00:07 IEC 60112标准的关键指标
00:27 中国GB/T 4207国标
00:42 美国ASTM D3638和UL746A标准
00:51 铂金电极的尺寸和压力控制
01:03 试验终止条件
01:10 判定结果的三档标准
01:17 标准在电器安全中的应用
01:30 选购电器时的建议
二、结果判定标准
无电痕(NT)
试样表面未形成任何可见的导电通道,且电流未触发保护阈值。
出现局部碳化痕迹,但未形成连续导电路径,且痕迹长度未超过标准限值(通常≤2mm)。
形成连续导电通道,痕迹长度超过标准限值,或直接导致试样击穿/燃烧。
三、辅助判定方法
CTI/PTI计算:若试样在50滴电解液内未失效,记录 高电压值(CTI)或固定电压下的耐受性(PTI)
四、注意事项
环境控制:温度23±2℃、湿度50%±10%条件下进行,避免温湿度干扰结果。
电极清洁:每次试验后需用酒精清洁铂电极,防止残留碳化物影响后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