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板碳毡接触电阻测试仪
双极板碳毡接触电阻测试仪
选择仪器的关键考虑因素?
?测量对象:? 是半导体微结构(需 TLM/CBKR)还是宏观连接器/触点(测 Rc)?
?目标参数:? 主要报告接触电阻(Rc)还是必须获得接触电阻率(ρc)?
?精度要求:? 需要 nV/μΩ 级分辨率?测量不确定度要求?
?电流范围:? 典型测试电流大小(避免发热影响测量)。
?压力控制:? 所需压力范围、精度及控制方式(手动/自动)。
?符合标准:? 是否需要遵循特定行业标准(如 EIA-364, MIL-STD, JESD)?
?自动化程度:? 手动单次测量 vs 自动多点/压力扫描?
原理:?
?核心:开尔文四线法(四端子法)?:
一对电极(C1, C2)施加恒定电流(I)。
另一对电极(P1, P2)位于接触界面附近测量电压降(V)。
?接触电阻 Rc = V / I? (消除了引线电阻和部分体电阻)。
?专用夹具:? 精确控制接触压力(通过砝码、气动、伺服电机),稳定固定样品。
?微电流/电压测量:? 使用精密源表(SMU)或微欧计提供稳定电流(通常几mA~几A),测量 μV 级电压。
?接触电阻率(ρc)估算难点:?
?有效接触面积(A)未知:? 宏观接触是多个微观接触点的集合,真实 A 远小于表观面积。
特点:? 适用于快速、无损检测均匀导体薄膜或箔材(如金属)。对碳素薄膜应用有限,精度通常不如接触法。
代表品牌:? 通常作为专用设备或集成到生产线中。
选择建议
明确首要需求:?
样品形态?? (块、片、膜、粉、纤)
预期电阻率范围??
精度要求?? (研发高精度 vs 工业现场控制)
是否需温控??
是否需符合特定标准?? (如GB/T 24525, ASTM C611)
预算范围??
优先考虑:?
块体/板材碳素材料:? ?专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 通常是? 佳选择?,操作便捷,符合主流标准,精度有保障。
薄膜/涂层:? ?四探针法(尤其范德堡法)? 或专用薄膜电阻测试夹具配合源表。
粉末/纤维/复合材料:? 可能需要定制夹具,结合 ?源表 + 定制夹具? 或专用测试系统灵活性更高;粉末需压片后按块体测量。
高精度、多场景研发:? ?源表 (SMU)? 是强大而灵活的选择。
工业现场快速抽检:? 专用、坚固、操作简单的四探针仪或两电极仪。
考察关键参数:? 电流/电压量程与分辨率、精度、电阻率计算功能、夹具兼容性、软件功能、符合标准情况。
四探针法:?
主流、 推荐的碳素材料块体/薄膜测试方法。?
优点:? 有效消除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精度高,尤其适合中等电阻率材料(碳素材料大多在此范围)。
缺点:? 需要样品表面平整,探针间距需精确(或已知),边缘效应需修正(尤其是小样品)。
类型:? 直线四探针( 常用)、方形四探针(范德堡法,适合不规则薄片)。
两电极法 + 四线制:?
在样品两端施加电流电极,在更内侧测量电压电极。
优点:? 接线相对简单,可通过四线制消除引线电阻影响。
缺点:? 电流分布不如四探针均匀,接触电阻仍可能对电压测量点有影响(尽管四线制已大幅降低),精度通常低于四探针法。适用于电阻率较高或较低,或形状受限的样品。
非接触法(涡流法):?
优点:? 完全无损,无需接触样品,速度快,适合在线或快速筛查。
缺点:? 测量精度通常低于接触法(尤其对薄层或复杂形状),需要校准标准样品,测量的是“等效电阻率”,受材料磁导率、厚度、表面状况影响较大。更适合均匀导体(如金属箔)。
阻抗分析法:?
施加交流信号,测量复数阻抗。
优点:? 可以区分材料的电阻分量和电容/电感分量(对某些复合碳材料有用),可选择合适频率避免极化效应。
缺点:? 仪器更复杂,数据分析更复杂,主要用于研究而非单纯电阻率测量。
材料形态与样品类型:?
块体/板材/棒材:? 常用。通常采用?四探针法?或?两电极法(结合四线制测量)?。
薄膜/涂层:? 常用?四探针法?(尤其范德堡法对不规则形状友好)、?非接触涡流法?(无损)、或专用薄膜电阻测试夹具。
粉末/颗粒:? 需压制成标准尺寸的片状或棒状样品,再用块体方法测量。需考虑压制密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纤维/丝束:? 需专用夹具夹持,常用?两电极法(四线制)? 或改进的四探针法。
复合材料:? 取决于基体和增强相的性质、分布。方法选择需谨慎,可能需结合多种方法或定制夹具。
测试电压范围?
依据被测设备工作电压选择:
≤50V:选100-250V档位3;
100-380V:需500V档位3;
500V:推荐1000-5000V高压档(如电力变压器用2500V/5000V)。
高压设备(如输电线路)需支持2500V–10000V量程, 高覆盖400GΩ绝缘电阻。
量程与精度
电阻范围:
通用型:100kΩ–99GΩ(支持多档编程);
电力设备:大型变压器需?100μΩ–100kΩ?(兼顾绕组低阻与绝缘高阻)。
精度要求?:基础精度≥±0.2%,分辨率需达0.1μΩ(低阻测量)。
高温塑料薄膜电阻率测定仪
首先和提到仪器的工作温度范围通常是0-40℃,但用户要的是高温测定仪。仪器标注了"高低温"测试能力,虽然具体温度值没写,但既然能叫高低温测试仪,应该能满足基本高温需求。

技术参数方面,这些仪器共性很强:电阻测量范围都在10^4到10^18欧姆(见),测试电压标配多档位(10V-1000V可调),精度普遍在1%-5%之间。特别注意到的BEST-212型用了触摸屏,操作可能更便捷。
修正与扩展
非理想样品修正?:对有限厚度或尺寸样品需引入修正系数B,公式调整为:
2πsV
ρ=B? ----
I
其中B与样品几何形状相关。
探针排列变体?:除直线排列外,正方形或矩形排列适用于细条状样品,通过调整间距计算修正系数。
基本原理
探针排布与电流注入
四根探针(通常为钨丝或碳化钨材质)以等间距直线排列,外侧两探针(1、4号)通入恒定电流I,内侧两探针(2、3号)测量电压降V。
电流源范围通常为1μA~100mA,电压表精度可达±0.1%。
探针间距s一般为几毫米,需满足样品尺寸远大于4倍探针间距的半无限大条件。
模块化配置与兼容性
测试模式可选:支持四探针法(符合GBT 30835-2014锂电材料标准)和四端子法(符合GB/T 24521-2009)。
模具灵活选配:标配模具内径通常为16–30 mm,可定制特殊规格(如163 mm大尺寸模具)。
扩展接口丰富:配备USB/232通讯接口,连接计算机、打印机等外部设备。

高精度测量与宽量程覆盖
宽电阻率范围:支持导体到绝缘体粉末的测量,典型量程为 10–10 Ω·cm(如半导体粉末),分辨率可达 0.01 μΩ。
多级电流/电压适配:电流输出档位涵盖 1 μA–10 A,电压量程低至 2 mV(误差≤±0.25%),适配不同导电特性的材料。
高稳定性设计:采用四端子法或四探针法,消除接触电阻和导线误差,确保重复性精度≤±0.3%。
参数
1. 软件功能(选配):软件可记录、保存、各点的测试数据;可供用户对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分
析。
2. 基本设置操作简单,方阻、电阻、电阻率、电导率和分选结果;多种参数同时显示。
3. 精度高:电阻基本准确度: 0.01%;
方阻基本准确度:1%;
电阻率基本准确度:1%
4. 整机测量 大相对误差:≤±1%;整机测量标准不确定度:≤±1%
5.测试模式:可连接电脑测试、也可不连接电脑单机测试。
6. 测量范围宽: 电阻:10-7Ω~10+8Ω ;方阻:10-7Ω/□~10+8Ω/□;
7. 正反向电流源修正测量电阻误差
8. 恒流源:电流量程为:DC100mA-1A;仪器配有恒流源开关可有效保护被测件,即先让探针头压触在被测材料上,后开恒流源开关,避免接触瞬间打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探针带电压触单晶对材料及测量并无影响时,恒流源开关可一直处于开的状态。
9. 可配合多种探头进行测试;也可配合多种测试台进行测试。
10. 校正功能:可手动或自动选择测试量程 全量程自动清零。
11. 厚度可预设,自动修正样品的电阻率,无需查表即可计算出电阻率。
12. 自动进行电流换向,并进行正反向电流下的电阻率(或方块电阻)测量,显示平均值.测薄片时,可自动进行厚度修正。
13. 双电测测试模式,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
14. 具备温度补偿功能,修正被测材料温漂带来的测试结果偏差。
15. 比较器判断灯直接显示,勿需查看屏幕,作业效率得以提高。3档分选功能:超上限,合格,超下限,可对被测件进行HI/LOW判断,可直接在LCD使用标志显示;也可通过USB接口、RS232接口输出更为详细的分选结果。
测试原理与步骤
?原理?:外侧两探针注入电流,内侧两探针测量电压降,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率。
?步骤?:
样品制备:粉末均匀填充模具,加压成型为块状;
仪器校准:使用标准电阻校准;
测试:探针垂直接触样品,设置电流参数后自动测量。
说明
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V
100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
使用条件
①环境温度: 0~40℃
②相对温度:≤70%
③供电电流:交流 220V±10%50Hz
电阻仪校准方法
电阻仪的校准是确保其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般电阻仪校准的详细方法:
准备工作
1.标准电阻:准备一套已知准确阻值的标准电阻,其阻值范围应覆盖电阻仪的测量量程,精度应高于被校准电阻仪
的精度要求。例如,若要校准一台精度为±0.5%的电阻仪,标准电阻的精度至少应达到±0.1%。
2.校准环境:选择温度、湿度相对稳定且无强电磁干扰的环境进行校准,理想的温度范围一般为 20℃±5℃,相
对湿度在 40%-60%。
3.仪器预热: 将电阻仪接通电源,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预热一定时间,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通常预热时间
为15-30分钟。
校准步骤
1.零位校准
-确保电阻仪的测试线处于开路状态(即不连接任何电阻)。
-调节电阻仪的零位调节旋钮(如果有),使显示值为零。现代数字式电阻仪一般会自动进行零位校准,可查看
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2.满量程校准
-将电阻仪量程设置到 大量程档。
- 把一个接近该量程上限值的标准电阻接入电阻仪的测试端。
- 调节满量程调节旋钮(如果有),使电阻仪的显示值与标准电阻的标称值一致。若为数字式电阻仪,若显示值
与标称值不符,可按照说明书进行满量程校准设置。
3.多点校准
-在电阻仪的测量范围内,选取若干个不同阻值的标准电阻,一般选取3-5个点,均匀分布在整个量程内,例
如低、中、高量程各选一个点。
-将所选的标准电阻依次接入电阻仪的测试端,记录电阻仪的显示值。
- 计算每个测量点的测量误差,公式为:误差=(测量值-标准值)/标准值x100%。
- 如果误差超出电阻仪的允许误差范围,需对电阻仪进行调整。对于指针式电阻仪,可调节内部的校准电位器等
元件;对于数字式电阻仪,可能需要进入仪器的校准菜单,按照提示输入校准系数等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重新测
量并验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