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四探针半导电材料电阻测试仪
全自动四探针半导电材料电阻测试仪
适用范围
● 使⽤四探针治具测试⽚状或块状半导体材料、⾦属涂层以及导电薄膜等材料的⽅阻和电阻率
● 使⽤开尔⽂测试夹直接测试电阻器直流电阻;
四探针⽅阻测试仪是运⽤四探针原理测量⽅块电阻的专⽤仪器,电阻率和电导率同时显⽰。仪器
测试范围0-10MΩ, ⼩分辨率0.1uΩ,电阻 ⾼精度0.01%,精度2%。可⽤于测试半导体、⾦属涂层导电薄膜等材料的⽅阻和电阻率。
测量原理与方法:
四探针法:
主流、 推荐的碳素材料块体/薄膜测试方法。
优点: 有效消除接触电阻和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精度高,尤其适合中等电阻率材料(碳素材料大多在此范围)。
缺点: 需要样品表面平整,探针间距需精确(或已知),边缘效应需修正(尤其是小样品)。
类型: 直线四探针( 常用)、方形四探针(范德堡法,适合不规则薄片)。
两电极法 + 四线制:
在样品两端施加电流电极,在更内侧测量电压电极。
优点: 接线相对简单,可通过四线制消除引线电阻影响。
缺点: 电流分布不如四探针均匀,接触电阻仍可能对电压测量点有影响(尽管四线制已大幅降低),精度通常低于四探针法。适用于电阻率较高或较低,或形状受限的样品。
非接触法(涡流法):
优点: 完全无损,无需接触样品,速度快,适合在线或快速筛查。
缺点: 测量精度通常低于接触法(尤其对薄层或复杂形状),需要校准标准样品,测量的是“等效电阻率”,受材料磁导率、厚度、表面状况影响较大。更适合均匀导体(如金属箔)。
阻抗分析法:
施加交流信号,测量复数阻抗。
优点: 可以区分材料的电阻分量和电容/电感分量(对某些复合碳材料有用),可选择合适频率避免极化效应。
缺点: 仪器更复杂,数据分析更复杂,主要用于研究而非单纯电阻率测量。
参数
1. 便于查看的显示/直观的操作性:高亮度、超清晰4.3寸彩色LCD显示;操作易学,直观使用;
2. 供电模式110v/220v
3. 精度高:电阻基本准确度: 0.01%;
方阻基本准确度:1%;
电阻率基本准确度:1%
4. 整机测量 大相对误差:≤±1%;整机测量标准不确定度:≤±1%
5. 四位半显示读数;十量程自动或手动测试;20mΩ/200mΩ/2000mΩ/20Ω/200Ω/2000Ω/20kΩ/200kΩ/2000ΚΩ/10ΜΩ 10档分选;实现HIGH/IN/LOW分选
6. 测量范围宽: 电阻:10-7Ω~10+8Ω ;方阻:10-7Ω/□~10+8Ω/□;
7. 显示语言 英文/中文
8. 恒流源:电流量程为:DC100mA-1A;仪器配有恒流源开关可有效保护被测件,即先让探针头压触在被测材料上,后开恒流源开关,避免接触瞬间打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探针带电压触单晶对材料及测量并无影响时,恒流源开关可一直处于开的状态。
9. 可配合多种探头进行测试;也可配合多种测试台进行测试。
10. 校正功能:可手动或自动选择测试量程 全量程自动清零。
11. 厚度可预设,自动修正样品的电阻率,无需查表即可计算出电阻率。
12. 自动进行电流换向,并进行正反向电流下的电阻率(或方块电阻)测量,显示平均值.测薄片时,可自动进行厚度修正。
13. 双电测测试模式,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
14. 具备温度补偿功能,修正被测材料温漂带来的测试结果偏差。
15. 比较器判断灯直接显示,勿需查看屏幕,作业效率得以提高。3档分选功能:超上限,合格,超下限,可对被测件进行HI/LOW判断,可直接在LCD使用标志显示;也可通过USB接口、RS232接口输出更为详细的分选结果。
16. 测试模式:可连接电脑测试、也可不连接电脑单机测试。
17. 软件功能(选配):软件可记录、保存、各点的测试数据;可供用户对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分
析。
自动化与智能化功能
自动极性切换:正/负电流输出与电压测量自动完成,减少人工干预。
实时数据图谱分析:PC软件同步显示压强-电阻率变化曲线、压实密度曲线,支持数据导出与报表生成。
压力与厚度联动控制:压力范围 高达 200 kg–1吨,厚度测量精度±0.1 mm,可定制模具尺寸(如内径16–163 mm)。
温度和湿度:固体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率随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降低,特别是体积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变化非常大。因此,电瓷材料不但要测定常温下的体积电阻率,而且还要测定高温下的体积电阻率,以评定其绝缘性能的好坏。由于水的电导大,随着湿度增大,表面电阻率和有开口孔隙的电瓷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急剧下降。因此,测定时应严格地按照规定的试样处理要求和测试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特点:
●电阻 ⾼精度:0.01%, 小分辨率0.1uΩ;
●方电阻精度:1%, 小分辨率:0.1uΩ;
●双电测原理,提⾼精度和稳定性;
●测试探头直排和矩形可选;
●标配RS232、LAN、IO、通讯接⼝;
●可配戴软件查看和记录测试数据;
技术优势
接触电阻消除:电压测量回路电流极小,探针接触电阻及导线电阻可忽略,尤其适合高电阻率材料(如半导体)或薄膜测量。
无损检测:无需制备电极,对脆性材料(如硅片)无损伤。
宽量程覆盖?:测量范围可达10??~10?Ω·cm电阻率及10??~10?Ω/□方块电阻。
典型应用场景
半导体制造?:硅片电阻率、扩散层薄层电阻检测。
柔性材料?:导电膜、金属薄膜的方块电阻测量。
科研与教育?: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材料电性能表征。
该技术通过标准化操作(如暗室测量避免光敏干扰、电流选择平衡精度与热效应)确保数据可靠性。
炭素冶金 原料质量控制,缩短质检时间(如某厂商从3小时/批次降至20分钟)
半导体研发 推动柔性电子、储能材料(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创新应用
备注:测试方法需适配场景——四探针法(符合锂电池标准GB/T 24533)用于高精度分析,两探针法则适用于常规导电性筛查
直流绝缘电阻率测量仪测量范围"这个技术参数上,看来是在做设备选型或测试方案设计。从对话历史看,用户之前研究过固体表面电阻检测仪,现在转向更专业的绝缘材料测试设备,可能是电子制造或电力行业的工程师。
需要特别注意几个关键矛盾点:提到通用范围是0.1MΩ-1000MΩ,但的绝缘子测试仪量程标到1999MΩ,的高端设备甚至到400GΩ,这个差异其实对应不同电压等级——5000V档和10000V档的量程上限不同。
用户没有明确测量对象,需要覆盖多种可能性。电力设备方面,提到的10000V/400GΩ适用于750kV变电站,而的500V/0.5MΩ适用于直流系统接地检测。有意思的是展示的量程扩展规律:500V对应20GΩ,5000V对应200GΩ,说明电压档位和量程呈正相关,这个规律对用户选型很重要。
准备用分层方式组织答案:先按应用场景分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综合测试三类,再在每类中标明电压-量程对应关系。表格会比纯文字更清晰,比如把的5000V/1999MΩ和的5000V/200GΩ对比列出来,用户能直观看到同电压档位的量程差异源于仪器精度不同。
功能与场景适配?
需求场景? ?关键功能配置? ?参考依据?
现场快速检测? 便携式设计(重量<10kg)、锂电池续航>4小时、IP54防护等级
强电磁干扰环境? 抗工频干扰技术、自动滤波功能
高精度诊断? 四线制测量(消除引线误差)、温度自动换算(校正至20℃标准值)
数据管理需求 存储历史数据、蓝牙/USB导出、PC端分析软件
电流类型:?
直流: 常用,简单直接。需注意热电势和可能的极化效应(对某些材料)。
交流: 可消除热电势和极化效应影响,特别适合粉末、多孔材料或存在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频率选择很重要。
“接触电阻率测试仪”的需求,核心在于?精确测量两种材料接触界面处的电阻(或接触电阻),并可能计算出接触电阻率?。这广泛应用于评估?连接器触点、继电器开关、导电涂层与基体结合、焊接/压接接头、半导体器件金属化层?等界面的导电性能与可靠性。
以下是关键要点与技术指南:
?核心概念区分?
?接触电阻(Contact Resistance, Rc)?:
单位:?毫欧(mΩ)? 或 ?微欧(μΩ)?。
定义:电流流过两个导体实际接触区域时产生的?总电阻?,包含:
?收缩电阻(Constriction Resistance)?:电流线在接触点处收缩集中产生的电阻(主要部分)。
?膜层电阻(Film Resistance)?:接触表面氧化层、污染物等形成的附加电阻。
?接触电阻率(Specific Contact Resistivity, ρc)?:
单位:?Ω·cm2?(主流单位)或 ?Ω·m2?。
定义:?单位接触面积下的接触电阻?,是?表征接触界面本征特性的物理量?(与接触面积无关)。
计算公式:?ρc = Rc × A? (其中 Rc 是接触电阻,A 是?有效接触面积?)。
?测量挑战与技术关键?
?信号微弱:? 接触电阻通常极小(mΩ~μΩ级),需高精度测量。
?排除体电阻干扰:? 必须分离“接触界面电阻”与“材料自身体电阻”。
?接触压力控制:? 压力显著影响接触面积和表面膜破坏,需精确可调。
?接触面积不确定:? 实际微观接触点面积难测定(ρc 计算的关键难点)。
?消除热电势:? 微小温差产生热电势干扰,需采用开尔文四线法 + 电流反转技术。
?主流测量方法(核心:开尔文四线法)?
1. ?传输线模型法(TLM -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适用对象:? ?半导体器件金属-半导体接触层?(如芯片电极、太阳能电池栅线接触)。
?原理:?
在半导体衬底上制备?一组间距不同(d)的矩形金属电极?。
使用?开尔文四线法?测量相邻电极间的?总电阻(Rtotal)?。
?Rtotal = 2Rc + (Rsh × d) / W?
Rc:单个接触的接触电阻
Rsh:半导体薄层电阻(Ω/□)
d:电极间距
W:接触电极宽度
测量不同间距下的 Rtotal,绘制 ?Rtotal vs. d? 直线:
斜率 → 计算 Rsh
Y轴截距(d=0时)→ 计算 2Rc → 得到 Rc
若已知或测得?金属电极接触窗口面积(A = L × W)?:
?接触电阻率 ρc = Rc × A? (L 是接触长度)。
?优点:? 是测量半导体接触 ρc 的?标准方法?,物理模型严谨,结果可靠。
?缺点:? 需要专门光刻制备测试结构,破坏性,主要用于研发和工艺监控。
2. ?十字桥接法(Cross Bridge Kelvin Resistor, CBKR)?
?适用对象:? 类似 TLM,也是半导体金属化接触的?标准测试结构?。
?结构:? 金属层与半导体层形成“十字”交叉,在金属臂上使用四线法直接测量电压降。
?原理:? 设计使电压测量点紧邻接触界面,有效隔离体电阻,直接获得接触电阻 Rc,再结合接触面积计算 ρc。
?优点:? 测量精度高,直接获得 Rc。
?缺点:? 同样需专门制备测试结构。
3. ?点接触/面接触法(用于连接器、开关等)?
?适用对象:? 连接器插针/插孔、继电器触点、导线压接点、涂层结合处等?宏观电接触部件?。
?原理:?
?核心:开尔文四线法(四端子法)?:
一对电极(C1, C2)施加恒定电流(I)。
另一对电极(P1, P2)位于接触界面附近测量电压降(V)。
?接触电阻 Rc = V / I? (消除了引线电阻和部分体电阻)。
?专用夹具:? 精确控制接触压力(通过砝码、气动、伺服电机),稳定固定样品。
?微电流/电压测量:? 使用精密源表(SMU)或微欧计提供稳定电流(通常几mA~几A),测量 μV 级电压。
?接触电阻率(ρc)估算难点:?
?有效接触面积(A)未知:? 宏观接触是多个微观接触点的集合,真实 A 远小于表观面积。
?解决方法:?
在?不同可控压力下?测量 Rc(压力↑ → 接触点数量/面积↑ → Rc↓)。
结合?接触力学模型?(如 Holm 模型)估算平均接触面积(复杂,多为研究用)。
?工业实践通常直接报告接触电阻(Rc)值及其测试条件(压力、电流)?,作为可靠性指标。ρc 较少直接报告。
?符合标准:?
?EIA-364-23C / MIL-STD-1344, Method 3007:? 电连接器接触电阻测试标准(四线法,规定压力、电流)。
?ASTM B539:? 电接触电阻测量标准。
?GB/T 5095 / IEC 60512:?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试验方法(含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率测试仪的核心组成?
?精密电流源与电压表:?
?高精度源测量单元(SMU)? 是理想选择(如 ?Keysight B2900系列, Keithley 24xx/26xx系列?):
可精准输出恒定电流(DC 或脉冲)。
高分辨率测量微小电压(低至 nV 级)。
内置扫描、编程、触发功能。
专用微欧计/毫欧表:? 针对低阻测量优化(如 ?Keysight 34420A, IET Labs RMO系列?)。
关键:专用测试夹具:?
可调精密压力装置:? 液压、气动、伺服电机或精密螺杆加载,压力范围覆盖 mN 到几百 N,分辨率高。
开尔文四线探针/电极:? 独立的电流施加和电压感应探针,材质硬(钨针、镀金合金)以刺破氧化膜。
样品定位台:? 三维可调,适应不同形状样品。
屏蔽与环境控制(可选):? 降低噪声,温度可控(研究温度影响)。
计算与控制系统:?
仪器控制与数据采集:? 通过 PC 软件(LabVIEW, Python)或仪器内置程序控制 SMU/微欧计。
数据处理:?
直接计算显示接触电阻 Rc。
对于 TLM/CBKR 等结构,自动采集多组数据,拟合计算 Rc、Rsh、ρc。
记录压力、电流等参数。
软件功能:? 参数设置、扫描测量、数据存储/导出(CSV)、图表生成、报告输出。
典型仪器选择方案?
半导体接触电阻率(ρc)测量:
:集成式半导体参数分析仪 + TLM/CBKR 探针台:
Keysight B1500A / B1505A:? 旗舰级半导体分析仪,集成多通道 SMU,支持 CV、脉冲 I-V,标配 TLM/CBKR 分析软件。
Keithley 4200A-SCS:? 模块化参数分析仪,同样支持精细接触电阻表征。
探针台:? Cascade Microtech, FormFactor,带精密微操纵器和显微镜。
连接器/触点/宏观界面接触电阻(Rc)测量:
关于仪器质保:1、北广仪器保证提供的设备为需方指定的全新设备,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相关的产品技术要求。2、设备经客户验收合格后,开始计算保修期,设备免费保修期为壹年,设备在质量保质期内,产品在非人为损坏的情况下,由北广仪器负责全保。北广仪器的客服在得到通知后24小时内响应,安排约定维修细节。3、质保期后,我们免费为您维修维护设备,除大型设备外所有设备一律返厂维修,经检验后,电话告知客户问题所在及解决方式,经客户同意后进行维修,维修后发回客户,对于损坏及更换的零部件我们只收取成本费;如客户不认同我们的检验结果,双方另协商维修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