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功能与特性
高透光率:
聚碳酸酯(PC)是少数能通过3D打印实现高透光率(可达85%-90%)的工程塑料,接近注塑成型的PC件,适用于需要透光或光学性能的部件,如灯罩、仪表盘视窗、光学原型等。
厦门本地光电产业(如LED照明、显示面板)可利用该特性快速原型验证,降低开发成本。
超强抗冲击性:
PC的冲击强度是普通ABS的5-10倍,甚至优于部分金属,适合制造安全防护装备(如护目镜、头盔内衬)、汽车防撞部件(厦门金龙客车等企业潜在应用场景)。
在沿海高盐雾环境中(如厦门临港工业、船舶设备),PC的耐候性可延长部件寿命。
工业级耐温与稳定性:
长期使用温度达110-130℃,短期可耐140℃,适用于高温环境(如电子电器外壳、无人机热部件)。
3D打印工艺适配(厦门供应链支持)
技术选择:
FDM/FFF:适合中大型件,厦门本地3D打印服务商(如厦门光链科技、铂力特厦门分部)可提供工业级FDM设备,确保层间结合力与强度。
SLS(选择性激光烧结):适用于复杂结构,需搭配PC粉末材料,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等科研机构有相关技术储备。
后处理优化:
通过抛光或涂层(如厦门三达膜科技提供的纳米涂层)可进一步提升透光率与表面硬度。
典型应用场景(厦门及周边市场)
光电与电子产业:
厦门作为“中国LED之都”,PC透光件可用于路灯透镜、显示屏保护罩的快速打样。
交通装备:
为厦门金龙客车、厦工机械提供抗冲击支架、仪表盘原型,缩短研发周期。
海洋经济:
游艇仪表盘、水下设备观察窗(耐盐雾腐蚀),契合厦门滨海城市定位。
地域优势
厦门拥有火炬高新区3D打印产业集群,材料研发(如厦门虹鹭钨钼的改性材料)与制造服务协同性强。
本地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工业级3D打印项目可申请技术补贴(如厦门市科技局专项基金)。
总结:厦门工业级PC 3D打印结合透光与抗冲击性能,服务于光电、交通、海洋等特色产业,依托本地技术链与政策,助力企业实现高效原型开发与小批量定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