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进程",这将加速我国石化产品进入日本、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与此同时,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正加速推进其在中国的布局,湛江一体化基地二期项目提前投产,充分印证了外资对我国石化产业升级的长期信心。
巴斯夫在华投资升级,湛江基地建设提速
此前,巴斯夫已在上海、南京和重庆等地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其中上海创新园更是其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然而,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对外投资则落地于湛江一体化基地。该基地核心装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预计在2025年底正式投产。
巴斯夫在湛江的投资总额达到100亿欧元,相当于五个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投资规模。这不仅是巴斯夫投资中国140年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再次彰显了广东速度。建成后,湛江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在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巴斯夫预计,在未来十年,其四分之三的产能将来自中国,这一布局无疑反映了中国市场对全球化工产业的吸引力。
为何选择广东湛江?
对于为何选择落户广东湛江,巴斯夫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在2月初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选择广东,是因为巴斯夫看好广东这一经济引擎的未来发展。”林汉平指出,广东市场对巴斯夫极具吸引力。这里聚集了巴斯夫众多客户,涵盖交通运输、消费品、家庭及个人护理,以及电子产品等多个快速增长的行业。
此外,巴斯夫与广东省政府在发展目标上高度一致。广东致力于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并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些因素进一步坚定了巴斯夫加码投资的信心。“目前,我们的一体化基地核心正在全力建设中,计划2025年底正式投产。这就是广东速度!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互信任。”林汉平表示,巴斯夫与广东的共同目标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此部分来源于:金羊网]
巴斯夫加速绿色氢能布局,助力低碳转型
不仅在中国投资加码,巴斯夫在全球范围内的低碳转型布局也在加速推进。近期,德国最大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装置已在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正式投入运行。该装置由巴斯夫与西门子能源合作打造,总装机容量达54兆瓦,每年可生产高达8000吨氢气,每小时可为主体工厂供应约1吨绿氢原料。
该项目共安装了72个电堆,按照生产1标方氢气耗电5度计算,该装置每小时可生产10800标方绿氢,每个电堆每小时可生产150标方绿氢。每年,该设备可帮助巴斯夫减少高达72000吨温室气体排放量。
这一项目不仅是德国规模最大的PEM制氢项目,在全球已投产的同类项目中也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球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巴斯夫正以实际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加速绿色能源转型,助力化工产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巴斯夫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深耕,既体现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和营商环境的信心,也折射出全球化工行业对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关注。随着湛江一体化基地的投产,以及氢能项目的推进,巴斯夫正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全球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