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行业
1.工业固废源头减量设备。针对产生赤泥、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固废和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
2.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设备。针对赤泥、磷石膏、锰渣等复杂难用固废和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生产工艺和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主要包括工业固废高效智能破碎、粉磨、分选、节能煅烧烘干、快速成型、低成本养护,赤泥低成本规模化降碱,磷石膏高效净化,工业固废有价元素高效提取等设备。
3.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针对退役电池、废钢铁、废铜铝、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再生资源自动拆解、精细分选、高值化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合理延伸。
十、医药产业
以老旧设备和新建产线为重点,推动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等细分行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持续提升质量控制能力,围绕原料药、制剂、检测、包装等领域,推动全流程监测设备一体化设备等高效先进设备应用。
1.萃取生产设备。采用超临界萃取、超声波萃取、微波萃取、全组分分子级植物萃取等技术的设备。
2.中药生产设备。中药材初加工装备、中药现代剂型工艺装备、单元制药配套设备、润药设备、筛药设备、研磨设备、混合设备、烘干设备、炮制设备等。
3.化学药生产设备。制粒设备、压片设备、胶囊设备、软胶囊设备、大容量注射剂设备、小容量注射剂设备等。
4.生物药生产设备。不锈钢反应设备、一次性生物反应设备、生物反应控制系统、分离纯化设备等。
5.药品检测设备。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灯检机等检测设备。
6.药品包装设备。注塑机、吹瓶机、洗瓶机、灌封机、制膜机等包材设备。
十一、装备制造
(一)航空航天
1.支持教练机、航空发动机、航天防务装备等主机产品技术升级换代,提升主战机型承制和飞机大部件制造能力。
2.支持动力系统、航电系统、飞控系统、液压系统、结构系统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应用。
3.发展精密铸锻件、发动机叶片、航空电机、标准件、紧固件、液压件、散热器、环控附件等基础件和飞机覆盖件等大型零件制造。
4.发展精密微特电机、精密传感及控制仪器、高端齿轮及精密传动系统、特种合金材料等产品。
5.发展通用飞机维修、营运;无人机运营服务;开展通航维修、航空俱乐部、应急救援飞行、FBO飞行服务。
6.支持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相关装备的集成和创新。
7.支持更新改造航空发动机大型试验验证、飞行试验验证平台设备等。
8.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培训设备构型和数字化培训系统,以及信息化系统信息化设备、数字化仿真设备等。
9.发展民用大飞机供应链配套设备。更新改造民用大飞机电子元器件检测验证平台等。
10.发展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总装集成、供应链配套、运营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批生产设备、软硬件及其他运营支持关键设备。
11.更新航空行业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结构分析、流体仿真、声学仿真、显示动力学、多体动力学、复合材料仿真、电磁仿真等工业软件。
12.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二)工程机械和矿用装备
以推动生产制造设备及产线智能化升级为重点,更新改造各类生产设备(包括机床、油压机、折弯机、涂装设备、焊接设备、切割机、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装备、装配与调试装备、起重运输装备等)、工艺设备、科研实验设备、检测试验设备,以及仓储物流、能源动力、安全环保等辅助设备。
1.发展高品质建筑材料成套装备、环保除尘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分选装备、煤层气制LNG装备、地下管网用机械装备,道路抢通、无人控制型高端应急救援装备。
2.发展煤矿综采装备、洗选设备,重点发展智能化采煤机、掘进机、长距离刮板输送机、大型重载减速机等选矿设备,千米定向钻机、瓦斯发电机等瓦斯治理装备,单轨吊等井下输送设备,推动煤炭机械智能化。
3.发展工程机械无人操控、远程运维智能系统,工程机械自适应操控系统,包括产线应用工业大数据、5G通信、物联网、AI等先进技术,使产线自动化设备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能力,在人工作业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智能化操作指引、智能化防错检查等。
4.研发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提高多路阀和高压柱塞泵等关键液压元件产品质量和性能;发展管接头、密封圈、冷却器、滤清器等液压辅助件。
5.应用配备各类传感器、视觉识别系统、数据计算与分析系统、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等。
6.应用油压机、折弯机、焊机设备和环保涂装设备等,提升产品制造工艺水平。采用各类机器人,包括焊接机器人、分拣和码垛机器人(臂)、清洁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搬运机器人与机械手、AGV、RGV、自动立体库、自动输送线等,实现物料搬运(含上下料与物料转运等)、装配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针对部分老旧设备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应用产线控制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制造执行系统(MES)。
7.重点推动三坐标测量机、激光跟踪仪、粗糙度仪、圆度仪、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更新,实现制造过程质量监控全覆盖和检测结果可追溯,提高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
8.重点推动整机及系统可靠性环境、基础材料性能、高分子材料性能等试验设备,3D打印、柔性制造等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建设大数据试验平台、人工智能试验平台、智能控制试验平台等。
9.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推进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10.按照“成熟一批替代一批”的原则,推进工程机械装备行业使用的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更新换代。
11.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三)电力装备和新能源装备
以电力装备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动生产制造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新改造电力装备的生产加工设备、试验研发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
1.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制造及集成、能源路由器、光伏发电设备;发展生物质锅炉及节能装备。
2.发展分布式能源接入系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与互联互通系统,智能电网及关键技术,电网安全运行系统。
3.发展风力发电装备及配套装置、核电站设备及关键零部件。
4.升级改造高压、超高压及特种电线电缆,节能变压器,智能高低压设备等电力装备。
5.更新大型轴承套圈和滚动体加工设备,铁心自动化生产设备,绕组自动化生产设备,五坐标加工中心,先进激光焊接机,高精度机床,以及定转子自动套装设备,定转子冲片、机座、端盖模具,低能耗干燥罐、浇注罐、真空炉,低能耗低排放漆包线生产设备,绝缘油储运设备。
6.推进智能化辅助设备。改造数字化生产线、智能试验站,推进使用智能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物流仓储设备、远程运行数据采集设备、5G信息传输设备、基于AI算法的视觉检测设备。
7.全面推进工业操作系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更新换代。
8.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
1.发展工业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特种协作机器人等整机产品,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面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更新工艺建模仿真分析、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离线及自主编程系统等研发设备,机加、装配、调试、包装运输等生产加工设备,通信测试、工艺性能测试验证、可靠性测试等检验检测设备,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生产工艺环节的制造单元或成套生产线可靠性验证等中试验证设备,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软件。
2.发展高效、高精、高可靠的数控轧辊磨床,数控无心磨床、数控工具磨床、增材制造装备等工业母机,并发展高性能铸造床身、高效切削刀具等产品。
3.发展智能检测装备、精密测试仪器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4.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五)其他特色装备
1.支持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符合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需求的高效山地农机装备,适应山地特色的种植、采收及加工、包装等特色装备,小型汽油机、柴油机等山地农机总成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节水灌溉设备等农机智能化设施。支持小型智能化、多功能、组合式农机具的研发制造,推动新型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新装备研发制造。
2.支持低空飞行器、旅居车、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冰雪装备等文体康旅装备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支持乌江、红水河流域船舶制造能力建设,发展智能船舶、绿色船舶及关键零部件。
3.发展电梯及成套设备;发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装备,智能医用高压氧舱等系列产品;发展液力变速器、立式直驱节能抽油机电机、油气田智能测控仪器、压裂车及关键装备、泥浆泵空气包等油气开采装备。
4.发展柴油机尾气净化器、脱硫脱硝设备、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铝电解槽新型节能控制系统及城市环卫车等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炉窑等冶金装备。
5.支持重大短板装备研发、工程化、产业化。
6.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六)汽车制造
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环节设备为重点,围绕整车冲压、焊接、涂装、总装4大工艺及零部件生产制造,更新应用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和柔性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及相应设备,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升级与改造更新。
1.发展纯电动乘用车、混合动力汽车、新一代轻量化纯电动汽车、特种用途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甲醇汽车等汽车或新能源汽车。
2.改造提升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混合动力多能源管理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精密传感器和执行系统等控制系统。
3.推广应用车用轻量化合金、碳纤维材料、石墨烯材料等车身材料,提升轻量化底盘结构和碳纤维轻量化车身结构等共性技术。
4.发展车用动力电池的快换技术及设备,电池组检测维护技术与设备,充电站、充电桩、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燃料补充站、充气站的安全配套设备,升级改造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慢速充电设备、车载充电设备等。
5.完善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总成性能检验检测手段,支持共性技术以及第三方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6.全面推进汽车制造环节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重点推进生产线以及各类生产设备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嵌入式软件升级改造。对于其他行业专用工业操作系统产品,按照“成熟可用产品全面推进更新换代、基本可用产品成熟一批更新一批”原则,逐步扩大更新换代范围和规模。
7.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七)石化通用设备
以石油石化装备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为重点,以绿色工厂、数字化工厂建设为目标,更新改造油气专用装备的加工和检测设备。
1.发展生产加工设备。重点推动特种加工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更新用于随钻井下工具仪器复杂结构加工的四轴/五轴联动大型细长轴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用于钻井泵、压裂泵、采油采气井口等高压泵阀箱体/壳体复杂结构加工的五轴联动卧式或立式镗铣加工中心,更新智能化物流仓储设备和智能焊接机器人,以满足新型高端油气装备的研发和加工需求,提高核心、复杂、精密零部件一次装夹加工成型的能力。
2.发展试验检测设备。重点更新用于大型复杂零件结构尺寸检测及逆向设计的大型三坐标测量设备和大型高精度关节臂测量设备,新建或改造高温、高压以及大载荷、大排量、大功率等综合性能试验平台,以满足深地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应用验证试验需求。
十二、电子信息
(一)电子核心基础
1.发展IGBT功率半导体器件、宽禁带半导体器件、高分子聚合物电容器、高储能薄膜电容器、小型熔断器、单层瓷介电容器、电解电容器、智能机电组件、连接器及线缆组件、继电器、光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
2.发展高容量、超薄、柔性锂离子电池以及超小型锂电子电池。
3.发展集成电路FCBGA封装有机基板、半导体分立器件陶瓷封装外壳、高性能全谱系LTCC/MLCC介质材料、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高性能低成本电子浆料等电子专用材料。
4.发展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数字音视频用关键芯片、智能卡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汽车专用芯片。
5.改造提升手机滤波和射频芯片、混合集成电路、光电传感器件、磁敏传感器件模块、功率器件、功率集成电路制造能力。
6.支持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改造提升封装和测试能力。
7.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二)整机制造
1.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便携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
2.发展家用视听、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健康电子、信息安全设备。
3.发展新型智能交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眼球追踪、语音识别、远程触控、体感控制等智能终端产品。
4.发展微投影、电子纸显示产品。
5.发展具备超高处理能力中央处理器(CPU)、大容量储存的平板电脑产品。
6.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终端产品。
7.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三)仪器仪表
1.研发试制设备。主要包括气体、液体、固体等样品制备设备,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实验室分析仪器,测量仪器仪表、中试验证设备,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加速寿命试验设备,光学、机械、电气等设计软件,专用测试验证软件及设备等。
2.整机产品制造设备。围绕仪器仪表整机产品加工、焊接、组装等工艺环节,重点更新金属切削机床、加工中心、液压机械装备、铸造设备、锻压设备、焊接设备、增材制造设备、表面处理设备、喷涂设备、装配设备、仓储物流设备、全自动测试和检定设备、三废处理设备及配套控制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3.关键零部件制造设备。围绕源部件、探测器、传感器、分离分析部件等制造、装配过程,重点更新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锻造成套装备、注塑成型设备、装配设备等制造设备,贴片机、回流焊、微纳加工工艺设备、中小部件柔性加工设备、光学原件镀膜设备等生产设备及配套测试系统等。
4.计量检定装置及试验测试设备。温度、压力、流量、电学等计量检定装置,质谱仪、色谱仪、光学测试仪器、电化学分析仪器、物理特性分析校准仪器等分析仪器及样品制备设备,老化疲劳测试及试验设备、单应力/多应力环境适应性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气密性试验设备、放射性标定装置等试验仪器及装置,试验机、振动与冲击试验系统、真空检测设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等其他检测设备,计量检定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十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
1.锂离子电池及材料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动产线迭代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整线直通率、单机生产效率、设备控制精度、能源利用效率。更新改造关键材料加工、极片制造、电芯组装、化成分容、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设备。
2.升级改造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高性能铅碳启停电池、镍氢动力电池、下一代高比能动力电池等高性能动力电池及锂离子电池隔膜等关键材料,发展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其他车用储能系统。
3.高镍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高充电倍率锂离子电池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4.废旧锂离子电池多维检测、柔性拆解、电池成组分析、梯次利用、电池材料高效再生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等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5.陶瓷隔膜、新型聚合物隔膜、无纺布隔膜等电池隔膜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6.电解液及上游六氟磷酸锂、LiFSI等电解质锂盐材料以及氟化氢等氟化工材料新型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7.VC、FEC、DTD及其他新型添加剂,固态电解质、液流电池电解液等新型电解质材料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十四、民爆行业
1.推进工业炸药智能化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推动工业炸药少(无)人化生产;推动生产、销售(仓储)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网络监管平台的建设。
2.采用新型起爆器材、数码电子雷管生产工艺的模块化,实现药剂制备、装药工序,装配工序自动化,形成一批“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场景,实现工艺流程优化及资源高效配置。
3.实现生产数据在线采集、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安全产品(物理指标)在线自动检测的工业炸药制品生产工艺。
4.发展雷管生产线工艺技术装备,围绕生产过程、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仓储物流等重点环节,更新主要包括排管、装药、压药、药头制造、焊接、打码、捆扎、装箱、传送等设备。
5.发展现场混装用地面站设备,更新主要包括制乳、乳化、粒状铵油混装制造及现场混装车等设备,从而实现系列化、无雷管感度的安全环保型现场混装模式。
6.工业操作系统。围绕生产过程、设备管理等环节,更新主要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安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产品。
7.工业软件。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经营管理类软件、“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管理类软件、运维服务类软件。